新手妈妈如何清洁宝宝的口腔
你知道吗?小宝宝的口腔清洁从出生那刻起就要开始啦!还没有长牙的小宝宝和长牙后的宝宝的口腔该如何清洁?
有关宝宝牙齿的发育:宝宝出牙的顺序是怎样的
6-8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中间的门牙,跟着上齿槽又长出两颗门牙。
8-12个月:上齿槽长出外面两颗门牙,然后下齿槽的两颗外侧门牙冒出牙龈。
12-16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出现第一乳磨牙。
16-20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长出犬牙。
20-30个月:长出下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上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至此20颗乳牙长齐了。
在宝宝出牙期,要常观察宝宝的口腔,看看牙齿生长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及时看牙医。
有关宝宝牙齿的发育:奶瓶龋是怎么回事
由于喂养的食物中含糖太多或方法不正确引起的小儿龋齿称“奶瓶龋”。有些新妈妈因为母乳不足或缺乏,会用奶瓶喂食宝宝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但如果其中放糖太多,或是经常让宝宝躺着喝奶,使奶瓶嘴直接与宝宝上前牙接触,就很容易发生“奶瓶龋”。“奶瓶龋”发病早,一般从上前牙开始,逐渐向两侧后牙发展。所以有些宝宝还不到两岁,牙齿就全烂光了,仅存一点牙根在牙床内。“奶瓶龋”会降低咀嚼功能,影响宝宝全身的发育,严重的甚至会甚至造成面部畸形。
解惑:预防奶瓶龋首先要讲究科学的喂养方法。在喂代乳品时不要放太多糖,喂食时应让宝宝坐立,而不要躺着喂。奶瓶嘴应放在宝宝上下牙之间,减少食物直接与牙齿接触的时间。喂食后应给宝宝清洗口腔,去除食物残渣和乳凝块,以防被细菌发酵破坏牙齿。其次还要讲究喂食时间,一般在宝宝睡醒后为好,不要睡前喂食,以免喂食后宝宝很快进入睡眠状态。因为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牙齿得不到清洁,因而易发生“奶瓶龋”。
宝宝7个月了,乳牙还没长出,怎么办
乳牙萌出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一般认为婴儿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一般6个月左右出牙)。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萌出困难首先要排除是否有先天性乳牙缺失,其次它与全身因素关系密切,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缺乏等,佝偻病患儿的乳牙能迟至出生后14~15个月才开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齿发育缺陷。
解惑:如果超过1周岁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需要找医生咨询,如果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必须尽早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
宝宝为什么会“地包天”
在婴儿哺乳期,如果平卧抱奶瓶喂养,下颌需向前用力吸吮,会引起“地包天”。又如你不注意自己的孩子常有咬上唇等使下颌前伸的不良习惯,就易导致前牙反颌及下颌前突。有的宝宝因口腔内的扁桃体患慢性炎症及肥大,使呼吸不畅而下颌前伸,增加空隙便于呼吸,久而久之也会造成下颌前突。
解惑:首先在婴儿时期,母亲要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其次不能让婴儿平卧自抱奶瓶吸奶。第三,对于有咬上颌或下颌前伸不良习惯的幼儿应及早干涉(可通过讲道理),及早改掉不良习惯。
手把手教你清洁0-12个月宝宝口腔
从宝宝出生开始,父母就要为宝宝清洁口腔;等到长出乳牙时,更要为宝宝彻底做好牙齿清洁的工作,才能维持口腔健康、预防奶瓶性龋齿的发生。
0~12个月宝宝的口腔清洁:宝宝大约在六、七个月大时,开始长出第一颗牙,到了满周岁,已经长出六到八颗乳牙。不过,并非每个孩子都有一样的长牙时间和顺序,通常只要在满周岁前长出牙齿,就算是正常的范围。为0-12个月的宝宝清洁口腔,可以保持口腔清洁,同时也让宝宝从小习惯清洁口腔的感觉。
准备:
1.4×4公分的纱布数块(或棉花棒)。
2.开水一杯。
情境:
选择光线充足的环境,才能清楚观察到宝宝口腔的每一部位。为宝宝清洁口腔时,可对宝宝唱歌、讲话,让他觉得清洁口腔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姿势:
一只手抱住婴儿,另一只手清洁口腔及牙齿。
步骤:
未长牙前:
1.将纱布裹覆于食指上,再以开水沾湿纱布。
2.将裹覆纱布的食指伸入口腔,擦拭舌头、牙龈和口腔黏膜。
长牙后:
3.换干净的纱布,沾湿后裹覆于食指,以水平横向的方式清洁乳牙。
Tips:
1.并非要等到宝宝开始长牙,才需要为宝宝清洁口腔。事实上,在宝宝出生后,最好每次喝完奶,父母都能为宝宝清洁口腔。
2.宝宝快要长牙时,可以先找儿童牙科专科医师检查口腔,您也可以询问医师有关宝宝长牙以及清洁口腔的问题。
3.为了预防奶瓶性龋齿,要避免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如果宝宝一定要含着奶瓶才能入睡,至少奶瓶奶嘴必须先清洁干净,并且只能装白开水。
4.宝宝长牙后,可以吃些饼干、苹果等可满足咀嚼的食物,但要注意别躺着吃,以免被食物噎住而造成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