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总结的摄影10大难处
摄影是一门技术活,想拍出一张被众人点赞的照片,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情。很多大师都因为一张作品而声名大振,而后多少年或许再无佳作问世。下面是摄影大师总结的摄影10大难处, 十大排行网 (Top10.ph)酷爱摄影的小编刘二妞已经把这篇文章看了很多次,感觉非常震撼,现在拿出来给大家分享看看。
摄影大师总结的摄影10大难处
1、最难超越的是自己女摄影家伊尔塞˙宾(Ilse Bing,1899—1998)对于杰出的摄影家而言,摄影已经不仅仅是他们观察风光、社会和特定模特的渠道,更是他们自我思想的客观再现。女摄影家伊尔塞˙宾留下过一幅很著名的和照相机 在一起的自拍像《和徕卡在一起的自拍像》(1931),成为她最为重要的图像之一。有评论说,摄影家所面对镜面的自拍,是一次极需勇气的挑战自己。当照相 机的取景器面对新的镜面时,就是一个混合着不同平面空间的理念,它会对拍摄者和被摄者产生不可名状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之下就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师自己。在这幅照片中,她不仅自己面对镜面,而且通过侧面的一面镜子,产生了双重的反射效果,同时也使“徕卡女王”的徕卡相机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视觉空间造型,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构成强大的张力。她和照相机的镜头构成了多重的目光视点,令观众在面对这幅照片时也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不知是迎合哪一重视点才好。我们还可以从这幅照片上发现,女摄影家在拍摄时的眼睛和照相机并非接触的,是保持一段距离的。因此不仅在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之间是有距离的,摄影家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也必须是由一种被称之为“凝视”的东西连接的。这样的一种凝视就是一种张力,这样一种张力也就是令人激动的神秘因素所在。

3、最难遇到的是好模特美国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1886-1958)最好的模特与最好的摄影师,当然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要是两者知遇,那你们就离旷世奇作不远了。《她叫玛格丽特马瑟》这幅坐姿人体使韦斯顿的人体摄影达到巅峰状态,也是人体摄影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抽象的人体艺术。1886年生于美国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家境不太富裕的家庭,第一次接触摄影是1902年8月在美国中西部度假时期。爱德华收到父亲寄来的一台柯达公牛眼2号相机,第一次接触摄影使16岁的他欢喜若狂。1937年,是五十一岁的韦斯顿摄影生涯中一个重要的年头。这一年,他获得了美国著名的“古金汉姆”奖金。自此,韦斯顿告别了早已厌倦的人像摄影,全身心投入到自幼创作的天地。韦斯顿作品的特色是清新、直率、自然、朴实。后来,他那儿童般单纯的注意力转向了蔬菜、昆虫、水果、贝壳之类平凡事物的表面质感和形态。这些熟悉的事物留在胶片、相纸上的影像,不仅使他常常获得难以置信的发现,而且深深打动了无数人,让他们在视而不见的事物面前重新睁开了眼睛。

5、最难平衡的是心态美国纪实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1948 年,史密斯被《生活》杂志派往科罗拉多州的克瑞米林拍一个工作中的医生,这次史瑞米林之行也促成了史密斯第一本摄影作品集的诞生。史密斯曾经作为战地摄影 记者随美国空军来到了太平洋战争的战场。但最终,由于他的成果不受编辑的肯定,史密斯曾被辞退。但他拍摄《乡村医生》这组作品震撼而细腻,深刻地反映出这 位谦逊勤劳乡村医生的心态,所面临的情感和身体挑战,并逐步揭露了独特的有回报的生活方式,所需要内在工作和外在的生活环境。摄影师史密斯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摄影将是“促进改良和理解的伟大力量”,他认为实事摄影不在于事先如何安排,更重要的是其内容以及拍摄者的心态,最后能被 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读者所领悟。就像这位抽着烟,端着几乎末碰的咖啡的杰瑞亚尼医生那样,史密斯也在捕捉着此时和下一刻之间的人生态度。

7、最难控制的是情绪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1928- ),1963年被世界摄影博览会的国际评委推选其为摄影史上30名最重要的摄影家“摄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捕捉到了一个永远消失的片刻,是不可能去重新制造出来的情绪。”所以摄影师自己也经常惊奇于所拍摄出来的结果。在纽约105街区,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9、最难提高的是素质南非的自由摄影记者凯文·卡特(Kevin Carter)当然摄影师的素质归纳为两方面,一个是职业素质与心理素质。做为独立摄影师在完善自己技术同时也要有好的设备配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素质有先天和后天之分。文化道德修养是对每一个人的感官世界的认识基础的衡量标准,摄影师除了基本的道德约束外,更多的是职业素质。著名照片《等着吃小女孩的秃鹫》、饥饿的苏丹系列,又名欺凌的苏丹,英文:The Starving Sudan。画面里是一个苏丹女童挣扎在去救济站路上,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幅照片让黑人摄影师凯文˙卡特获得了1994普利策新闻奖,而他也因此照片一夜成名。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摄影师在当时为什么不去帮帮那个小女孩?当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几个月后卡特受不了舆论的压力,他用一截软管将汽车废气导入车内自杀身亡,终年33岁,人们在汽车座位上找到他留下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出了欢乐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