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北平》中重点表现北平什么特点如何理解

2024-10-13 02:02:51

表现出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的特点。体现了北平包容新旧、宽怀大量。

“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两派,但它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这个特点。文章用了形象的说法,反复举例,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北京城的包容。它的包容使它呈现多样化的表现,让人不能够充分地了解它。同时它的包容还因时代的不同而呈现更多的表现形式,所以让人无法了解。

从文章中可以读出作者对故都的自然地理、人文风物的热爱,读出对平民生活的热爱,读出作者的一种“泛美主义”的倾向;再有,阅读本文可以感受中华文化、故都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

文化从来就守旧融新,不断发展,如今故都已经蜕去旧衣,换上新装,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当我们体认新北京的雄姿与活力的时候,也从过去的作品中寻察她的旧影,会感到过去的一幕幕历史景象特别珍贵,也为今天国家的发展和首都北京的进步而高兴。

《动人的北平》中重点表现北平什么特点如何理解

扩展资料

写作角度

作者意在写尽故都北平的全貌,各种景象、各色人等尽收眼底,可见文章采取一种全景式的描写角度。不过文章又避免了粗线条的抽象勾勒,而是采取类似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即把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小景小物尽情地描绘出来。

从一个个局部看,是微观的,但合在一起就是整体描绘。所以全文的描写所取角度是总与分的结合、大与小的结合、粗与精的结合。

作者简介

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1919年起留学美国、德国,深受西洋文化影响。1923年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同时将西方文化带回中国。

1932年起,编辑《论语》、《宇宙风》等刊物,提倡“闲适”、“幽默”小品文,被誉为“幽默大师”。1936年8月赴美,在美国欧洲等地常年旅居。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动人的北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