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之祛毒养肾汤
1、膜性肾病是一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其病变主要局限于肾小球基膜,以免疫复合物沿肾小球基膜外侧(上皮下)沉积,刺激基膜增殖,致使“跪志狡与钉突”形成,基膜增厚。迄今为止,膜性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约20%~25%的膜性肾病改变继发于全身性疾病或其它病因,包括肿瘤、感染(疟疾、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结核、梅毒等)、药物(卡托普利、氯吡格雷、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青霉胺或金盐)、重金属中毒(烃、甲醛、汞)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银屑病)。在这类膜性肾病中,针对原发病因的治疗或去除可能的药物因素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75%~80%的患者因临床无法明确其病因或相关疾病,而被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3、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避免容量过度负荷,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活动量过少等)均有助于减少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