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中国人学习的日本教育观,父母请收藏

2024-10-20 04:23:09

1、先松后紧自由与纪律之间的矛盾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据我观察,日本人在对孩子自由放任和纪律约束方面的处理上有一定的阶段性,即先松后紧。在幼儿阶段,放任儿童的天性自然生长,尽量减少成人的控制;而越往上发展,对孩子抓得越紧;等到进入青年期,就完全按照成人世界的要求来规训他们,行为规矩越来越多。这与中国正相反——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抓得很紧,而到了青年期和成人期,要求反而在逐步放松。日本人在公共场所非常安静,但是对儿童的吵闹却特别宽容。在我们的居所旁边有一个保育园,每天清晨,我们还没起床就能听到孩子们的吵闹声,有时晚上七八点钟还能听到孩子的歌声和尖叫声,十分刺耳。对比国内幼儿园的孩子们,这里的小孩子真是太“闹”了,简直有点“和尚戴帽子——无法无天”的感觉。

值得中国人学习的日本教育观,父母请收藏

3、后来,我询问了不少日本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高度一致:儿童在上小学之前还不完全理解道德和规则的意义,这个阶段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天性。即使儿童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也应该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冲突,大人不要直接介入。而进入小学之后,特别是进入职场后,年青人要习得社会的规则,行为一定要守规矩。这好像是一种内化了的“惯习”,人们告诉自己必须如此行为,否则就是“不合规矩”。有学者认为,如此矛盾的养育方式,部分造成了日本人性格中的两面性,即“菊”与“刀”的并存。隐忍、温顺的部分来自后天的规训,而霸道、放纵的部分来自儿时的任性——两者在一个典型的日本人心中经常处于相互冲突、相互斗争的状态。相比之下,中国式的幼儿教育因为前期管得太死,导致儿童没有足够的情绪发泄渠道,缺乏独立成长的空间,可能影响孩子的后期发展,在青春期形成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这种养育方式容易让成人期的典型中国人产生过强的“超我”,而“心中的小孩”还没有长大,随时想寻找机会反叛社会。根据我的一些日本同事的介绍,日本人这种“前松后紧”的教育方式也使现在的小学教育困难重重,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叫苦连天,根本无法控制在幼儿阶段“被娇惯坏了”的孩子,这甚至导致很多人不原意当小学教师。

值得中国人学习的日本教育观,父母请收藏

5、在体验和游戏中学习与中国的教育一样,日本的幼儿教育和学校教育也都在面临各种改革。其中的一个革新理念是:让儿童在体验和游戏中学习。我在日本走访过一个私立幼儿园,其教育理念是“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忍耐力和创造性”。这个幼儿园不主张教师主导,不希望教师主动教孩子英语、计算机、汉字、叠东西等技能。领导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儿童自发的游戏,将孩子们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启发孩子们将自己小小的想法变成一个个大的课题。例如,孩子玩接力跑游戏时,传统的做法通常是由教师将孩子平均分组,告诉他们游戏规则,然后再让孩子们做游戏。但在这个幼儿园,首先是确保孩子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然后要孩子们自己组织游戏活动。结果,孩子们先自己分成十人一个组和五人一个组,后来发现五人组总是先跑完,才发现原来人数少比人数多容易赢,于是他们又分成人数对等的两个小组比赛。结果,A组的孩子总是跑得很快,B组总是输。孩子们才发现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需要将人员重新分配。因此,就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将小组成员重新进行分组。后来,孩子们又发现,有的小组总是赢,玩起来没有意思,因此又发明新的办法进行分组。总之,孩子们通过在游戏中的亲身体验,自己找规律,悟到其中的道理,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孩子们。该幼儿园的园长坦诚,自己经常为孩子们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感到吃惊,他非常佩服孩子们的创造性。

值得中国人学习的日本教育观,父母请收藏
猜你喜欢